为什么小米、OV 等 9 大手机小程序运营厂商发起「快应用」项目?会对微信小程序以及 App 生态有何影响?博亚体育
诺贝尔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有一句名言,完美诠释这次九大厂商合纵连横共抗微信的深层含义:
据此发展出的就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极大过剩甚至是泛滥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人的注意力反而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源。
注意力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是互联网厂商重要的商业资产,我们甚至可以把所有的互联网厂商都定义成——注意力商人。
回到这次“九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真正挑起战争的那方不是九大门派,而是微信。我个人把这场战争称之为——注意力战争。
张小龙说微信的产品哲学是“用完就走,微信只是一个工具”,你要真信了那就呵呵了。
你看公众号,你看朋友圈,还有本文的主题——小程序。他所谓的用完就走,其实你根本走不出门口,不过是从微信的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微信是国内的超级APP,小程序出来的时候就有人说它要成 wechat OS,但这背后其实是在抢夺MIUI,EMUEI等国产操作系统的注意力经济。
好嘛,用户在微信里把什么都干了——能购物也能点餐,新闻信息也能看,吃喝拉撒全包圆。偶尔出去玩个游戏,还是腾讯游戏,一大片国土上有一个超大建筑,所有商户和用户都住在里面,关键这个建筑的产权还是别人的。这谁能受得了?
从这个逻辑进行反推,你会发现小程序对于微信的意义,比之快应用对于操作系统的意义要重要的多。
无需下载、点开即用对于厂商来说重要,但比现在APP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也没那么大。在这之前,也有小米的直达应用等类似服务,一直都是不温不火。但微信的小程序一出,基本上是逼着这些手机厂商必须要做出什么事情来共同应对,这就是本次【快应用】推出的背景。
快应用的推出也宣告着,手机厂商VS微信战争的序章。但这只是其中一条战线,还有另一条战线,我们在文末再说。
说白了,小程序其实就是微信的功能延展。它使得微信在除了社交之外,几乎可以做所有事情。但是本应该可以任何事情的那个人,应该是操作系统,它做这件事更有优势。
操作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离用户近,更方便的让用户触发快应用,运行速度也快。同时在后台的管理服务上也会优于小程序。
而小程序的核心优势还是在于腾讯的社交链条,社交中是很容易触发场景的,同时在玩法上也更丰富,例如跳一跳这个游戏,在微信里可以多人参与进去,看谁先失败,在操作系统层面就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痛点。
所以影响是一定有的,首先我认为前端的技术来代替APP是潮流,这点无需质疑。其次快应用推出就是给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一个选择,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更好的选择,稍次一点的话两个都做不也挺好?
前面说的其实都是线上的一些东西,但真正的战场可能还在线下,而且这个层面上,快应用似乎已经失去了争夺的资本。
无需下载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它更易触发和获得。在随地WiFi,流量便宜的时代,下载APP其实不是什么困难,真正困难的是时间和等待。
所以你看微信和支付宝去年为什么猛推线下,因为线上的场景其实还是有限,但是在线下能触发的场景简直不要太多。
你去餐馆吃饭,如果有这么一个小程序或者快应用代替现在的纸质菜单,这就是未来。
手机以后可能不光会消耗你在线上的注意力,线下的注意力也会被它吸走。而从这个角度说,快应用相对小程序的差距实在是不要太大。
前面说了,快应用是微信反攻手机厂商操作系统。但其实,手机厂商有没有想搞微信的呢?也有……
传送门的话,能把微信里的场景通过关键词连接出来,连到其它应用里面去。例如通过一本书的名字,可以很快的跳转到豆瓣。
有一点,大家可能忽视掉了,就是为什么九大厂商会在这个时候宣布“快应用”?从腾讯宣布小程序开始,差不多有足足两年时间了,小程序面试也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但是为什么九大厂商在这个时候才宣布“快应用”?
讲到厂商的利益,虽然各家的安卓厂商的利益大同小异,但是总体我们可以划分为应用分发,浏览器,云服务以及其他广告这四大类。其中应用分发是手机厂商最核心的利益,这一部分收入有多少呢?HOVM在这一领域的收入保守估计都远远超过10亿的年收入。
再说回到应用商店的分发,应用商店又根据产品是手游或者非手游分为两种模式,一般各家手游类产品采用的是SDK模式,对于非手游的采用的是CPS模式,两种模式对于产生的利益有非常大的区别。
1)SDK模式:SDK模式要求APP必须要接入手机厂商的SDK,这个SDK是打包了用户的账号,付费日活跃等一整套信息的一个软件工具包,它能够记录一切的用户游戏行为。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小伙伴在小米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了阴阳师,然后他充值了66块去买勾玉,这笔钱是先充值到小米游戏的SDK里的,然后小米游戏的SDK扣下了自己的渠道分成,剩下的钱再打给网易。SDK两个最核心的功能是他掌控了用户的游戏账号,其次掌握了用户的游戏支付渠道。
2)CPS模式:CPS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商品推广解决方案,他的核心在于推广是按量付费,到了手机厂商的应用这里,其结果就是APP厂商会根据应用商店的推广量来付费。CPS包的应用一般都是厂商自己的账号,而且,支付渠道也不会经过手机厂商,而是在应用内部走现金结算。
也就是说,国内的APP商业需要遵循两大原则,如果你的产品是游戏类产品,那么你无论在哪家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上线,你都必须要接入这家的SDK,然后享受厂商给你的推广后,分成现金给厂商。如果你的应用是一个非游戏类的应用,那么你其是只要购买推广资源之后付给厂商推广金额就行了,游戏内的付费不必再和厂商分成。
但是规则也有例外,那就是腾讯,腾讯的游戏产品,拒绝接入任何一家手机厂商的SDK,因而也拒绝向手机厂商分成。比如你玩的是恋与制作人,你用小米就用小米账号登录,你用华为就用华为账号登录,但是王者荣耀等腾讯的游戏,都是用QQ和微信登录,这样一来,手机厂商们的利益就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也就是说,在国内的游戏联运市场,腾讯一直是特例,他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而超越厂商的规则。但是以往腾讯凭借着自己的用户量优势,可以保证厂商的一部分利益,这让各家手机厂商虽然不太满意,但是基本还算能维持表面的平和。
要知道目前的安卓应用的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长尾市场的阶段,就是微信,支付宝,微博这些头部应用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中长尾之中包含着很多的非常优秀的应用,这些应用的分发才是手机厂商应用分发的价值。微博,微信,支付宝,淘宝这些应用的分发对于手机厂商没有太多的价值博亚体育,而像简书,keep,这一类的应用虽然占据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但是他们需求用户太分散,而且种类繁多,以以往的app形式来做分发则有很多的不足。
热卖品向niches的转变,富足经济,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这与当前的安卓市场也有着很多的类似情况
1)当前的应用市场,优秀的应用非常多,而且体验非常好,以往我们经常讨论的微信,支付宝等明星产品,但是也有很多小公司做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产品,和以往的安卓生态非常糟糕相比,这几年安卓的体验都越来越好,以往大家逛应用市场寻求好的应用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这就是一个市场从热卖市场开始走向niches的现状。
2)当前的应用分发市场具备有一个富足经济的现象,应用非常的丰富,早前安卓市场应用匮乏的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人们的需求已经从有和无到了一个需求优和劣的时候,而且随着流量价格的下调小程序运营,Android开发人员的水平提升,整个应用生产的水平已经非常高。
3)就是无数细小的应用构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我们知道,微信是满足了人们的一个信息沟通的需求,而现在智能手机则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外出用滴滴,吃饭用大众点评,查路线用百度地图,看小说用多看等,再往下细分,依旧有很多量很少,但是用户忠诚的小而美的APP,这些门类庞大的APP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长尾。
这一现象,说实话,不光腾讯看到了,其他手机厂商也看到了,腾讯在用小程序解决,而各家也在解决,就连百度都想做个百家号只不过没成功而已,小米做了传送门,魅族也做了相应的产品,因为解决这个用户体验上的问题,就会有很大的概率来享受长尾应用分发的利益。至此,安卓厂商和腾讯基本属于一个有矛盾但是还相安无事的地步,九家厂商还不至于联合起来发布“快应用”
导火索出现在哪里呢,腾讯再2月份左右,将小程序接入了广点通,内部消息往往流传的较快,而且这一消息也在腾讯的财报之中被证实了!
注意,截图之中标记为一段话,这句话差不多已经完全打破了Android的底线,意味着以后Android厂商在承担硬件成本之后几乎无法获得任何利润,将成为腾讯的免费劳动力,腾讯将完全切走app分发的利润,所以这次九大Android厂商一致的团结,
总的梳理一下就是,腾讯在两年前发布了小程序的构想,Android厂商们实际上可能私下与腾讯有了接触,但是腾讯可能模棱两可或者明确的保证不会介入App分发的利益,但是随着小程序上线,大家发现可能情况与腾讯当初承诺的不太一致,然后各家开始自己动手做自己的直达服务,然后上个月腾讯将小程序接入广点通,矛盾全面爆发。
针对本问题,我们于昨日深度剖析了一下「快应用」出现的前因后果,由此对市场变化的推测,以及趋势变化的一些思考。
继 2017 年小米推出「直达服务」、魅族推出「快捷应用」、金立推出「秒开应用」之后,如今,手机厂商将基于安卓生态合力进击,试图重新拿回应用分发上的主导权。
而整个小程序生态历经一整年风风雨雨,2018 年势必迎来全面爆发。作为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小程序的趋势明朗化,竞争也在急剧激烈化。战线从手机 QQ、QQ 浏览器、支付宝、手机淘宝,再拉到了谷歌的 Instant App 和 PWA、Facebook 的 React Native。
此外,行业还一度盛传今日头条或将发力小程序,百度类似直达号的轻型应用也可能曲线回归,一场围绕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战役已经全面打响。
这个说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些都是微信小程序的卖点:同样使用前端技术栈,同样具备 HTML 5 与 Native App 的双重优势,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和快应用,也皆可以「即点即用」。
对比微信与支付宝两个小程序平台的开发文档,除了一些特定接口因业务需要而有所差异之外,二者的接口、组件相似度极高;实际上手中,开发者也完全可以做到将小程序几乎零成本地从微信移植到支付宝。
知晓程序认为,虽然目前详细的开发文档尚未流出,但同样使用前端技术的快应用,没有理由自己再建立一套开发标准,否则在标准、开发者培训以及技术栈构建上都会出现较大问题,大大削弱快应用平台的竞争力。
因此,快应用极有可能与支付宝一样,使用与微信小程序看齐的开发标准,尽最大可能,降低开发者的开发门槛,进一步吸引更多小程序,特别是微信小程序,移植到快应用平台。
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知晓程序」公众号,我们会在 20 号发布会之后为大家带来第一时间的开发文档解读。
实际上,9 大具有广泛的硬件销售竞争关系的手机厂商能够合推快应用标准,首先得益于此前已经建立的联盟关系。
早在 2014 年 8 月 1 日,国内一线手机制造商就曾经成立了一个叫「硬核联盟」的组织,又称「安卓智能手机生态系统联盟」,由玩咖传媒联手当时的 6 大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
「硬核联盟」施行商务共享,一家可以代表联盟共同谈判,提高 CP 的分发及渠道效率,通过一个接口实现与多个手机厂商的合作。主要针对优秀的游戏和应用产品,进行众推或者联合首发。而此次的标准仍然由「硬核联盟」所推动,从而让手机厂商具有行动一致,以及平台化分发的基础。
随着小程序的强势崛起,事实上,小米和魅族等之所以急于上线各自的轻型应用,不仅在于微信在自有的 App 内部搭建了完整的互联网应用生态,也因为微信利用安卓的系统规则,将小程序直接触达到了手机桌面。
「快应用」的推出,看似是手机厂商的底层革命,实际上却是针对微信已经反攻到了手机桌面端的被动应对。
手机桌面小程序「快捷方式」的意义,对于微信而言,已经不只是便于用户使用的入口,也在最大程度上延伸了微信的触角,每一个布置在手机桌面的小程序,都会是用户快速回到微信的入口,换言之,每个小程序不是在消耗微信流量,而是在为微信引流!利用手机桌面,微信已经在这种导流与回流当中,形成了非常稳定的闭环关系。
而手机厂商为此不仅失去了应用分发的价值,也被截断了预装和广告营销的红利。为此,手机厂商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重构应用分发机制。这就成为「快应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看来,用户体验上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快应用和小程序如何在手机桌面共存?会不会在桌面端出现两个图标,由此对用户造成干扰?
的确,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要求用户安装、注册相应 App 才能使用。快应用则不需要,只需拥有一台支持快应用标准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换,只需要升级、更换系统固件),就能使用快应用,而且,快应用还能直接从系统桌面直接启动。
这使得用户使用快应用的成本与使用路径,要比使用小程序短得多博亚体育。同时,由于减少了微信、支付宝这层中间媒介,改为由系统直接运行快应用,理论上快应用的性能运行表现,一定是优于小程序平台的。
微信所形成的巨大流量场效应被谈及最多,这是手机应用商店所无法达到的指数级体量差距。但这却并非最主要的,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厂商的另一杀手锏,也就是桌面端的直达搜索功能可能也没办法达到预期。
一直以来,微信小程序为何会弱化搜索,却打通了近 50 个入口?其实是因为微信已经看准了接下来应用分发的核心趋势,不是搜索,而是场景化分发。
微信颠覆了应用分发的基本逻辑。如果说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分发规律是搜索,依赖用户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应用;那么下半场的分发规律就是场景化体验。所以,轻应用还是「重应用」的问题是第二位的,首要问题是用户除了记忆一些头部应用之外,大量应用会在偶遇之中用完即走,这是手机应用极大丰富以后,不可违逆的用户习惯。
作为社交应用的微信、交易工具的支付宝,它们的小程序平台自然会提供带有平台特色的接口,例如,微信小程序的分享群聊功能、支付宝的读取芝麻信用分等功能,以及两个小程序平台都拥有的支付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快应用天生所缺乏的。
事实上,短期来看,小程序和快应用的争夺集中在线上,但未来真正的战场却在线下。这从微信小程序今年的发力重点也可以看出端倪。
如今,微信通过整合小程序、微信支付、扫码和卡包等能力,已经将小程序广布到大街小巷、酒店商超、医院机场等各个角落,小程序并不只是一个线上应用,而是变成了 OMO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连接器。
相比较线上,线下其实有更多的服务与应用的场景,而线下直接触达用户的方式就是「码」,无论是微信的二维码、小程序码,还是支付宝的二维码,都成为了直接入口。
相比较微信和支付宝,其实手机厂商所沉淀的线下商户以及拓展线下商业的能力更不可小觑。特别是众多手机厂商共同发力,可以迅速完成大量的快应用的物料落地,而一旦形成了用户触达,用户会选择哪种「码」进行扫描就可能充满变数。
然而,尽管手机厂商的地推能力是强项所在,但如果要想真正服务线下,快应用形态又会显得太轻了一些,毕竟小程序里面所包含的将不只是应用体验那么简单,而是充满整合多能力的一个功能信息集,而即将上线的快应用,是否能够支持支付、扫码、用户数据、LBS、广告投放等功能,仍然无法得知。
此外,就线下而言,调取扫码功能与用户扫码习惯也会是微信小程序的关键优势,特别是当微信和支付宝已经牢牢占据用户心智之后,要想再挤进来一个「码」的位置也不太大。
而最后,推进现在,也非常考验快应用标准联盟的凝聚力和决心。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如果只是想在线上构建一种纯粹的轻量化的应用体验,那么机会实在不多;但如果想在线上线下全面开战,就必须把推进「快应用」的决心和战略意志,放到和销售手机设备一样的高度上来。
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微信是秦,小米华为苹果OV三桑等一干厂商是赵韩魏楚齐燕六国。
现在看来,只不过Android手机厂商先坐不住了,干脆直接联合起来先试试,苹果嘛,就看鹅厂能不能处理好了。
其实移动应用领域前端化已经是常态了,H5的天下肯定是会到来的,特别是现在流量越来越不值钱,性能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这个是大势所趋,毕竟谁愿意一点小改动就发版本走流程?这个很明显是落后于现在这个App爆炸的时代的产物。
小程序的到来,实际上是腾讯在自己这个领域的一次尝试,你也可以说是试探,微信是当之无愧的流量王者,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的流量再多,你的功能有限,所以传统的流量怎么使用呢?
引流是最简单的,说白了就是通过这么大的流量入口给你做支撑,毕竟也是在鹅厂待过的人,什么游戏你给微信带你引流一下,随随便便就给你导进来百万初始用户,这个能力可是一般小公司想都不敢想的。这也是微信最核心的用处之一了,通过这个流量巨无霸,盘活了京东,又扶持了一众小弟,这个能力也只有微信有了。
但是引流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入口。用户再习惯用微信,但点外卖还是打开美团,打车还是打开滴滴,说到底和你微信没关系,你只是做了一个嫁衣,但是之后的事情和你关系真的不大。微信的目标当然不会仅限于此,所以才有了小程序,霸占的不是流量(因为本身已经是霸占了流量了),霸占的是入口。
所以我说这是一次试探,从小程序发布当初,到后来风靡的“跳一跳”以及直接到一级操作的下拉,这都是一次试探,看看这个入口到底能不能占得到。
按道理,手机厂商和App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公司,此前一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说白了完全是两个行业。一边是利润率动辄3成、4成的互联网行业,另一边是利润率低到2%的传统行业,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关系起码不能算差。
,月活跃用户1.65亿,日均用户使用时间为5.2小时,甚至,报告称,这一指标已经超过了微信
2016年,小米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
。小米正在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
日活1亿是什么概念?(当然,数据可能有吹嘘的成分),但这可已经秒杀市面90%的成熟互联网公司了,这个是基础也是资本。而另外一点,是大家发现,互联网服务才是真赚钱啊!
那这些手机厂商,特别是小米,本来自己的想法就是互联网服务转型,依靠自己强大的市场份额和硬件终端,这个大家也能从数据中看到。现在小程序一来,讲起来是提供用户方便,实际上是革命啊。革谁的?革终端厂商们、特别是想着转型的终端厂商们的命。
所以说,蠢蠢欲动们的厂商当然也要做出行动了,毕竟我掌握终端,比你更近一步。
现在看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苹果之前也是禁了一批热更新框架,估计后面也要坐不住了(当然,说到底是利益问题)。现在只是2018年,流量费用不贵,但也不能算便宜,这场战争的高潮就是流量费用和手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当我们只要花20块就可以流量无限用,H5的流畅性也能和native媲美的时候,H5必将会代替native应用,这个是大势所趋。
不过说到底,这场入口之争,那是利益问题。入口+流量的蛋糕就这么大,10亿日活的微信基本上占据了流量的头把交椅,那剩下的玩家肯定是不会放弃入口这个流量的爸爸,就看各方之间的博弈了。当然,别忘了,还有一个大玩家:苹果。